图片
夫失精家小腹弦急,阴头寒,目眩,发落,脉极虚芤迟,为清谷,亡血,失精。脉得诸芤动微紧,男子失精,女子梦交,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。(《金匮要略》)
[注]和久田氏曰:失精者,梦交而失精也,别男女为互文,其实一也。小腹弦急者,强急如弓弦,其证在于小腹,为下虚之候,气血不和也,失精亦由于是。阴头寒,目眩,发落,并为冲逆之候而无下降之气,阳气不旺于下部也。发落者,皆由于上实,瘀血胸腹之动气,则必发惊狂之证也。起卧不安者,亦起亦卧而不能安,乃详惊狂之状之辞也。此证以亡阳而致冲逆,下之而致胸满,内外虽如异途,然其归趣一也。加龙骨牡蛎之意以镇动气,且加蜀漆去痰逐水也,亦由冲逆而逐逼痰气于心胸也。
火邪者,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。(《金匮要略》)
【注)《勿误药室方函口诀》本方条曰:此方主火邪,故汤火伤之烦闷疼痛者及灸疮发热者有效。以牡蛎一味,麻油调涂汤火伤,则火毒忽去,其效可推想而知矣。
《方舆》本方条曰:不寐之人,彻夜虽一目亦不得瞑,及于五六夜时,必发狂,可惧也。亟宜服此方,蜀漆去心腹之邪积也。
图片
东洞翁于本方定义曰:治桂枝去芍药汤证而胸腹动剧者。
求真按 浅田氏由火邪之侧面说明本方,有持氏自惊狂之方面说明本方,东洞翁由腹证上说明本方,则本方宜用东洞翁说为主,二氏之言为副。
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方
桂枝、生姜、大枣、蜀漆各5.5克,甘草3.5克,牡蛎9克,龙骨7克。上锉细,以水四合,煎成一合。去滓,一日分三回,温服。
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之注释
火逆下之,因烧针烦躁者,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。(<伤寒论》)
[注]和久田氏曰:按此证可作三逆二因观。火逆一,下之一,烧针一,三逆也。下之,因烧针,二因也。“烦躁”二字承上之二因。火逆例曰:脉浮宜以汗解,而以火灸之,则邪无从出,因火而盛也,病自腰以下必重而痹,名为火逆是也。火逆犹宜和表而救之,反下之而发为烦躁,烧针亦非发汗之正法,因是亦发为烦躁,故成二因,并成一烦躁证。以桂枝、甘草和表缓急,以龙骨、牡蛎镇惊狂之动气,烦躁自治之意也。
东洞翁对本方之定义,虽曰治胸腹有动而急迫者,然不若治桂枝甘草汤证而胸腹有动者之为当也。
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
桂枝 14.5克,甘草、龙骨、牡蛎各7克。
上药锉细,以水二合,煎一合。去滓,一日分三回,温服。
蜀漆之医治效用
《本草备要》曰:常山,辛苦而寒,有毒。能引吐行水,去老痰积饮,专治诸疟。然悍暴,能损真气,弱者慎用。(中略)苗名蜀漆,效用略同。
《续药征》曰:蜀漆,主治胸腹及脐下动剧者,兼治惊狂、火逆、疟疾。
据上说观之,则本药主治胸腹脐下之悸动剧者,且兼治惊狂、火逆,有杀虫杀菌性。然以有毒不可轻用。
图片
牡蛎之医治效用
本药含多量之碳酸钙,故有制酸作用。然中医多用于此目的以外,兹详说于下。《药征》曰:牡蛎,主治胸腹之动,兼治惊狂、烦躁。
牡蛎、黄连、龙骨同为治烦躁之药,而各有所主治也。膻中者,黄连所主治也;脐下者,龙骨所主治也;而部位不定,胸腹烦躁者,牡蛎之所主治也。
《气血水药征》曰:外行之血下陷甚者则作惊作躁,其不甚者多寒而烦,不致惊躁耳,此血下陷之候也。下陷之血气自心胸作动者,牡蛎主之也。
《蕉窗杂话》曰:(上略)牡蛎能下水,使久蓄之寒水下达于水道,故其初得遍历胃中,而免吐水腹痛等证也。
蛇含石、铁粉、辰砂、禹余粮、牡蛎等皆有镇坠利水之效,各有其适用处,故有小差耳。至其细微,不能尽论,当以意会也。归纳之,均有镇坠其气之效,故有镇气及利水之能。
《餐英馆治疗杂话》曰:世医仅知牡蛎止汗、涩精,然不知除心下气痛,消疝癥、积块者,皆不读《本草》之弊也。《丹溪心法》中有心脾气痛服牡蛎一味酒之方。又好古日:牡蛎者,入足少阳,为软坚之剂。其他本草亦有疗疝癌、积聚者,(中略)要之心胸噌杂,心下气痛者,牡蛎妙也。
反胃之证,起居未至大衰者,亦以此方加牡蛎为佳,吞酸、嘈杂、呕吐为目的,有心胸刺痛者,则更佳也。牡蛎治气滞痛,详于《本草》;牡蛎治吞酸嘈杂,有《兰医》之说明,其说曰:白酒腐败,加以石灰则改味,人所饮之水饮,留滞于心胸之间,久则腐败,成为酸水。故用石灰类之牡蛎治吞酸嘈杂,是理之常也云云,非简短之说明耶?近世由气发之病人不少,以牡蛎加于顺气豁痰剂中,宜研究之。
《本草备要》曰:牡蛎,涩肠,补水,软坚。咸以软坚化痰,消瘰疬结核、老血瘕疝;涩以收脱,治遗精崩带,止嗽,敛汗,固大、小肠;微寒以清热补水。
以上诸说,虽无不可,然或未备,或过偏,或涉于枝叶之议论,皆非完璧也。本药以胸腹之动为主目的,惊狂、烦躁为副目的。虽如东洞翁之所言,然有是等证而亦有不当用者。血下陷云云,即血液集于体之内部,不循于体表,故成惊狂及烦躁;或寒多而烦,未致惊躁,当用本药。虽如南涯氏之说,然亦难为此药应用上恒久不变之法则。其他诸说,不无参考之价值,然亦难为本药之主目的。由余之实验,当用牡蛎之病者,由于先天的或误治等之身体虚弱、腹部软弱而未陷于阴证者,用本药以此体质与胸腹动为主目的,惊狂、烦躁、幻觉、不眠等之神经症状及前诸家所说为副目的而用之也可。
本药之作用,大有类似于茯苓,然其间亦自有分别,即茯苓之悸虽应于手而小,而本药之动大也;茯苓有肌肉痉挛,本药无此证也;茯苓无渴症,本药有此证也。又本药之作用,疑似于黄连,然黄连用于实证,本药虚证也;连有热伏,有脑充血征之颜面潮红,本药则不然。
龙骨之医治效用
《本草备要》曰:龙骨,(上略)甘涩。(中略)能收敛浮越之正气,涩肠,益肾,安魂,镇惊。(中略)惊痫、疟利、吐衄、崩带、遗精、脱肛。利大小肠,固精,止汗,定喘,敛疮,皆涩以止脱之义。
《药征》曰:龙骨,主治脐下之动,兼治烦惊失精。
据此二说观之,则本药为收敛药之一种,其主目的为衰脱之征候与脐下之动;副目的为烦惊、失精等,亦可用之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app,配资网首页官网,最新股票配资平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